开云APP 开云官网入口开云APP 开云官网入口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具有与所制造压力容器产品相适应的,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一定资历的下列质量控制系统(以下简称: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焊接压力容器焊工应满足制造需要的,具有不少于10名持证焊工,且具备至少4项合格项目;
1.3.1各级别压力容器制造许可企业,应具有满足压力制造要求的组装人员。
1.3.2压力容器无损检测可委托外企业进行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应按照许可级别,配备相应的高、中级无损检测责任人员;由本企业负责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应具有RT和UT中级人员各3人•项,无损检测责任人员应具有高级或中级4年以上的无损检测资格;
3.3.2.3碳钢厚度大于32mm(如焊前预热100℃以下时,厚度大于38mm);
3.3.2.4低合金钢厚度大于30mm(如焊前预热100℃以上时,厚度大于34mm);
2.13.1制定计量管理规定,保证仪器、仪表、工具等在计量有效期内使用。
3.3.3常温下贮存混合液化石油的压力容器以及贮存能力导致应力腐蚀的其他介质的压力容器,其所用钢板应逐张进行超声波检测,焊后应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
3.3.4按疲劳分析设计的压力容器,其A、B、类对接接头应去除焊缝余高;各类焊接接头均具有圆滑过渡。
1.4应具备适应压力容器制造需要的制造场地、加工设备、成形设备、切割设备、焊接设备、起重设备和必要的工装,并满足以下要求:
1.4.1压力容器材料的库房和专用场地,并应有有效的防护措施,合格区与不合格区应有明显的标志;
3.4.1.1使用Cr-Mo低合金钢和抗拉强度标准规定下限大于540MPa的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
3.4.2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应按设计图样的要求进行无损检测。但下列压力容器的A类及B类焊接接头应进行100%射线或超声检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测,材料厚度≤38mm时,其焊接接头应采用射线热处理质控系统责任人员。
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应具备适应的压力容器制造和管理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少于本企业职工的10%,且具有所制造压力容器产品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
压力容器制造企业所制造的压力容器产品必须满足下列有关的中国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
2.5.6.4应制定材料标记移植管理规定,包括加工工序中的材料标识移植和余料处理等。
2.6.1应制定工艺文件管理的规定,包括工艺文件的编制、发放、更改、审批等应有明确的规定。
2.6.2应制定压力容器产品相适应的工艺流程图或产品工序过程卡、工艺卡/作业指导书和工艺过程流转检验卡。
2.6.3应有主要受压部件的工艺流程图和指导作业人员的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的规定。
2.4.3压力设计文件应规定所制造的锅炉压力容器产品满足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要求)。
应建立符合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而且包含了质量管理基本要素的质量体系文件。
2.2.1编制质保手册应包括或引用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并概述质量体系文件的结构。
2.2.2编制符合实际要求且与规定的质量方针相一致的程序文件,具有有效实施质量体系及其形成文件的程序。
2.2.3质保手册中规定的表格应该标准化、文件化。现行的质量记录表格的内容应能满足压力容器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
3.1.2 A1、A2级许可范围压力容器受压部件强度计算书或计算结果汇总表。
3.1.3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主要受压部件材质证明书、无损检测报告、热处理报告、压力试验报告及开云体育 开云平台气密性试验报告等)。
在压力容器的明显位置装有金属铭牌。铭牌上的项目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用中文或英文表示,采用国际单位制):
1.4.4应具有满足高压容器的机加工设备和检测设备,应有满足要求的热处理设备,应具有中、高级机加工人员至少2人。且具备不小于30mm的卷板机和起重能力不小于20t的吊车。
1.4.5不锈钢制造必须具备专用的制造场地和专用的加工设备、成形设备、切割设备、焊接设备和必要的工装,不得与碳钢混用。
2.5.5应制定原材料与外购件(指板材、管材等承压材料及焊材)验收与控制的规定,以防止用错材料。
2.5.6.1应制定原材料及外购件保管的规定,包括关于存放、标识、分类等要有明确的规定;
2.5.6.3应制定关于材料发放的管理规定,包括材料的领用、代用(包括库存材料)等;
3.3.1冷成形的碳钢和低合金钢制凸形封头应在成形后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
应有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书面文件。应采取必要措施使各级人员能够理解质量方针,并贯彻执行,应符合以下要求:
2.1.1有质量有关的活动,职责、职权和相互关系应清晰,各项活动之间的接口具有控制和协调措施。
2.1.2从事与质量活动有关的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人员,特别是具有独立行使权利开展工作的人员,应规定其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并形成文件(包括材料、焊接和检测等负责人的责任。工厂管理层中应指定一名成员为质量保证工程师,并明确其对质保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的管理职责和权限。
2.17.1应制定执行遵守中国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制度的规定,明确对在中国境内使用的压力容器产品的控制程序。并明确制造许可审查人员在执行许可审查时,享有查阅有关图纸、计算书、程序、记录、试验结果及其他必要的文件资料的权利。
2.15.1应有对产品的质量信息(包括厂内和厂外)进行反馈、汇集分析、处理的流程。
2.15.2应有进行内部质量审核的规定,以确保质量保证体系正常运作并能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预防措施。
2.15.3应有内部质量审核的规定。审核活动应由与审核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
2.2.4应贯彻实施的并能确保产品质量的质量计划。质量计划中产品质量控制点(包括记录审核点、见证点和停止点)应合理设置。
<.3文件和资料控制
2.9.4无损检测分包时,应有分包管理规定,至少应包括对分包方评价规定和对分包项目质量控制的规定。
2.10.3理化检验分包时,应有分包管理规定,至少应包括对分包方评价规定和对分包项目质量控制的规定。
2.14.2应有对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和处置等进行控制的规定。
2.7.1应有焊材的采购、入厂检验、贮存、烘干、发放、使用和回收的管理规定,并能有效实施。
2.7.3应制定压力容器产品需要的焊接工艺评定(PQR)、焊接工艺指导书(WPS)或焊接工艺卡,并应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应有验证焊接工艺评定(PQR)的管理规定和焊接工艺指导书(WPS)分发、使用、修改的程序和规定。
2.5.3分包的压力容器承压部件应由取得中国政府或授权机构认可的制造企业制造,应对分包的受压部件的质量进行控制;
2.7.4应确保合格焊工从事受压元件焊接工作的措施,并制定焊工资格评定及其记录(WPQ)的管理办法,同时规定了产品焊缝的焊工识别方法,并能有效实施。
2.7.5应制定焊缝返修的批准及返工后重新检查和母材缺陷补焊的程序性规定。
2.8.1应制定热处理工艺文件的管理规定,包括对热处理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批、使用、分发、记录、保存等。
2.11.2应制定对压力试验进行质量控制的规定,包括对压力试验的监督、确认,对压力试验过程的安全防护,压力试验介质和环境温度等。
2.12.1应制定检验管理的规定,其内容应包括:检验管理人员的权责、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检验报告的存档和质量证明书管理等。
2.15.4应制定质量审核意见的接受、处理和回复的程序,以及纠正或改进措施;
2.15.5具有监检企业(或第三方检验企业)及客户发现并提出的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及时解决的规定。
应制定质保工程师、焊接工程师、检验人员、理化和无损检测人员、焊工和其他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制造活动的执行者、验证者和管理员等培训的规定。
2.8.3热处理分包时,应有分包管理规定,至少应包括对分包评价规定和对分包项目质量控制的规定。
2.9.1应制定无损检测质量控制规定,包括对检测方法的确定、标准规范的选用、工艺的编制批准、操作环节的控制、报告的审核签发和底片档案的管理等。


